在基金投资过程中,不少投资者在看到自己买的基金大跌时,要么因为手足无措而置之不理,要么抱怨为什么自己买的基金或股票这么差劲;而当看到自己买的基金或股票大涨之后,又会为何时落袋为安、立刻赎回或卖出而苦恼,也会陷入持有的基金会不会“卖飞”等焦虑。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是作为一名成熟的投资者,及时止盈是一门必修课。

一、灵活变通的目标止盈法

在基金投资中,止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它能够决定我们的投资到底能够赚多少钱,尤其是有多少钱可以真正地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在大盘震荡时,一次下跌就可能会让我们积累很久的浮盈“付诸东流”。

此时,如果能够掌握几个判断止盈点的方式,我们对基金的投资或许就能够更加顺利,不用为何时将收益“袋袋平安”而焦虑,也减少害怕“卖飞”的焦虑。

其中第一个止盈方法,叫作“目标止盈法”:

首先,我们要给自己投资的基金设定目标

比如,先设定一个10年期的投资计划,这10年的目标收益率为12%,那么在这10年间,实际收益率达到12%时就要果断赎回、落袋为安,放下贪婪。但是实际上,为10年期的投资计划设定12%的目标收益率未必合理,我们在设定目标收益率水平前,要考虑投资品种、持有时间和通货膨胀等因素。总体来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进行评估:

目标收益率=预期投资年限×(基金年化收益率+年通货膨胀率)。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预期投资年限是2年,基金年化收益率是10%,年通货膨胀率按照5%来计算,那么最终的止盈目标收益率为:

目标收益率=2×(10%+5%)=30%。

目标止盈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目标收益率,通过这个目标收益率,我们能计算出最终能够“袋袋平安”的资金有多少。对于那些对市场波动比较敏感的投资者,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多设置几个止盈点,并且按步骤部分赎回。比如,在收益率达到15%的时候,赎回1/2的基金,剩下的份额可以继续博取高收益。

也许有的投资者会觉得在运用上面的公式时有难度,尤其是难以判断其中的基金年化收益率。

实际上,不少基金交易软件都能查询到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我们不仅能查到近1年以来的年化收益率,还能查到近3年、5年甚至是10年以来的年化收益率。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应该选择那一个年化收益率呢?能否找一个客观指标来替代?

在基金投资中,我们可以用“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代替基金年化收益率。

国债有国家信用背书,也被称为“金边债券”,违约风险极低,可以看作市场上无风险的收益率基准。用它代替基金年化收益率,目标收益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不错。所以,我们的止盈公式就可以调整为:目标收益率=预期投资年限×(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年通货膨胀率)。

这种方法充分考虑了通货膨胀和无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方法,可以让目标制定更加接地气,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定投也并非高枕无忧

前面介绍了两个能帮助我们确定止盈点的2个公式,那么定投需要止盈吗?事实上,定投也需要止盈。毕竟“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

基金定投过程中,尤其是定投初期时,由于本金并不多,定投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因此可以先不用考虑止盈。

我们都知道,在基金的投资过程中,每一次的扣款买入都会影响整体的投资成本,而基金定投的主要优势就是“分批买入,均摊成本”。但是,这种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定投次数的增加而衰减。

举个例子,假如你按月定时定额买入基金,即每月投资2,000元买入A基金,定投5个月、20个月、50个月、120个月的扣款情况如下:

经过计算,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单次定投金额对总成本的影响逐渐减少。比如,在第50次的时候,单次定投的金额只占总成本的2%,而2%的占比很有可能会被基金交易日的净值波动所覆盖,更别说定投超过100次甚至是更多次的时候。

也就是说,随着定投次数的增加,基金每次定投对均摊成本的影响越来越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基金每次定投对均摊成本的影响越来越小,是不是说基金的定投效果越来越好了呢?

答案是:未必。

在定投超过一定限度时,基金收益率和股市收益率的相关性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基金的波动情况与市场本身的波动无异,这时候持有的基金份额已经和一次性买入某只基金或者股票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如果遇到市场持续下跌,定投基金的净值几天的下跌就可能超过10%,甚至更多,这时候,市场的波动对我们的收益影响非常大。

所以,在定投超过一定次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止盈了。如果你已经累计定投超过50次,那么定投金额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非常低,这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关注一下整体的收益情况,准备卖出,落袋为安了。在收益和本金落袋为安之后,我们就完成了一次投资的“闭环”。

那么,什么样的基金适合定投?适合进行定投的基金有两种,一种是波动大的基金,波动越大的基金越适合定投,如股票基金等,例如易方达战略新兴产业股票A等,截至4月3日,今年来这只基金的收益率高达19.01%,属于高波动基金。而另一类,则是在长期保持高回报率的基金。

总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止盈目标,这个止盈目标,尤其需要与自己的投资目标相匹配。同时,设定的止盈目标还要符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不然设定制定目标反而会更像是自己给自己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