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 祁玄/作者
过去一年来,国内资本市场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从2024年4月新“国九条”颁布实施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响应,而“分红”则成为当中的一项“亮点”。许多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分红质量和频率,投资者信心和活力得到了提升,从而促进了中长期资本的持续流入,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以“分红”为核心主题的红利基金备受投资者的关注,而随着指数化投资生态不断建设,红利ETF成为市场上的焦点之一。
一、持续分红的信号释放,红利投资获关注
2024年,在证监会等相关部门支持下,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和投资价值得到持续提升。过去一年,上市公司在这一年的分红总额达到了2.4万亿元,同时,回购金额也达到1,476亿元,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对于投资者而言,持续释放积极信号。
其中,新“国九条”也提到了关于上市公司一年内进行多次分红,及春节前分红等与之相关的分红内容,多家上市公司也纷纷响应,积极落实,让投资者切切实实地享受到“红包福利”。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制度也与红利基金有所联系。由证监会,财政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4年12月15日开始全面推行。其中提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及优化产品供给等相关内容。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红利低波类指数基金被列为其中的可投资品种之一。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红利低波类指数基金是一种结合了高股息率和低波动策略的指数基金,成分股筛选了分红稳定且股价波动较小的股票构建投资组合,以实现稳健收益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因此,在相对稳定与较高分红的特点下,红利低波类指数基金适合长期资金配置,能够满足个人养老金账户对稳健增值的需求。在新发布的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中,能够看到多只红利低波类指数基金入选,包括像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基金、创金合信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等等。这些基金被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选择。
除此之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1号——信息披露工作评价(2025年修订)》于2025年3月14日发布,此次修订是在证监会统筹指导下进行,旨在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推动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通过明确对“持续分红”企业加分、“长期不分红”企业减分的机制,促进上市公司提升分红比例。
可以看出,上述修订的相关内容展现了以回报投资者为导向,稳定的分红或能吸引长期资金配置,从而推动整体市场长期投资生态的建立,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二、紧随指数化投资发展,红利ETF能否获得投资者认可?
在过去的2024年,国内ETF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截至2024年底,国内交易所挂牌的ETF数量突破千只,达1,033只,较2023年增长16%;总规模达到3.7万亿元,同比增长81%。
2025年初,证监会发布了《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推动ETF等指数化投资产品的发展。与此同时,红利ETF的市场关注度也得到了提升。
就分类而言,红利类基金主要可分为三类,包括红利ETF、普通红利指数型基金、主动型红利基金。这三类基金在平均收益方面各具特色,风险收益结构等存在相对明显的差异。
其中,2019-2024年,红利ETF的平均收益率为32.70%、13.09%、13.42%、-5.91%、4.64%、21.16%。普通红利指数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7.51%、9.14%、12.91%、-3.53%、-0.27%、15.04%。主动红利型指数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36.80%、47.42%、9.64%、-18.75、-8.90%、9.12%。

总体表现来看,红利ETF的稳定性要高于主动型红利基金,收益情况要优于普通红利指数基金。进入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阶段,红利ETF的市场认可度和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另外,从其他数据表现上看,红利ETF投资的热度持续升温。截至2024年底,全市场红利类ETF产品数量已达53只,涵盖沪深股市、港股以及央企国有企业等细分领域。其规模由2023年底的456.87亿元扩张至1,191.01亿元,成功突破千亿关口,同比增长超160%。这一增长态势也显现了投资者对红利投资产品的关注和信心。
就目前而言,市场上的红利ETF主要以被动型为主。这类ETF通过跟踪特定的红利指数,完全复制其成分股及权重进行配置,旨在实现与标的指数同步的收益表现。由于不同红利ETF跟踪的指数存在差异,其成分股构成和收益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举例来说,博时中证红利ETF主要跟踪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选取包括沪深两市高股息企业作为样本。工银深证红利ETF,跟踪深证红利价格指数,成分股来源主要为深市公司。可见两者之间的市场覆盖不同。
这两种ETF的核心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跟踪指数的不同,中证红利指数覆盖沪深两市,而深证红利指数仅聚焦深市;其次,成分股来源不同,导致两者的市场覆盖范围和行业分布存在明显区别。
因此,投资者在关注红利ETF收益表现的同时,也要关注其跟踪的指数情况。另外,对于ETF的投资,还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产品,持续关注分红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以实现长期稳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