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锑、钴、锶等小金属频频传来涨价消息,也推动了相关板块掀起上涨潮。这反映了在当前逆全球化背景下稀缺资源的战略性和不可替代性,小金属的中长期战略地位或将持续提升。

2023年起,我国逐步加速对占供给优势的小金属进行战略重估,将部分用途广泛、国内资源逐步减少的小金属列为战略管控品种,限制原材料及初级加工产品出口,这成为此轮小金属价格持续上涨的起点。近两年,为应对美国加征关税,我国进一步管控更多战略金属产品出口。如今年2月,我国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当前各国为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均采用加征进口关税与限制优势产品出口相结合的方式,在贸易纷争中以更为合理且高效的方式筑高贸易壁垒。随着国内政策进一步完善,《稀土管理条例》有望向其他品种外延。

以稀土为例,虽然国内稀土矿供给市占率约60-70%,未来可能进一步下降,但稀土的冶炼分离环节国内占比约95%,国内管控能力较强。而小金属在下游半导体、精细化工化学、高端合金材料、超导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战略地位显著,未来的管控手段有望从限制出口拓展到冶炼技术、收储、供给端整合等,增加协同性,成为国内对外政策的重要抓手。

实施出口管制后,小金属价格往往先分歧再统一,经历“我国管制小金属出口—价差走阔(国内价格较弱,国外涨价)—原材料涨价导致国内减少外矿进口—国内涨价价差收窄”的循环。如过去两年大部分出口受限的小金属国内价格表现较弱,海外价格可能涨至国内的2-3倍,而随着价差过大国内冶炼厂难以进口海外高价原材料带来供给缺口,促使国内外价差收窄。

中长期小金属的战略地位或将持续提升,但短期内锆、锑、铋等品种涨幅较大,需警惕情绪过热,而包括稀土、钴等在内的小金属中期景气度或持续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