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整个市场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国加息、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3%。美国通胀高企,加息刚刚开始,全球包括中国到底如何应对美国加息仍有不确定性,美股也在大幅波动。

市场在程度上反映了预期,但波动还没有结束。加息、美债收益率上行也都没结束,拐点可能来自于美国通胀水平的下降。如果通胀下降,美国政策立场可能就会慢慢放松。但如果通胀水平一直很高,美国还是会持续加息,这就是外围的变量。

第二个风险是来自内部的变量,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经济状况。年初到现在市场一直是在下跌的,今年跟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今年整个货币扩张,包括财政扩张其实没有落地,一个现实原因就是因为疫情,这是整个经济情况比资本市场年初预期的差很多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市场在短周期里会更加关注复工,如果能够复工,A股就有望见底。如果选个时间维度,二季度有望复工。经济不可能长时间处于停滞,从积极的信号可以看出来,政府已经在多方面采取行动,包括对资本市场的维稳,包括对整个经济的复工诉求,从五一节前最后两天市场反弹可以反映。

预计市场的底部有望在二季度慢慢形成,首要变量是国内经济能不能复工,次要变量是要看美国通胀水平能不能见顶回落。

1、对于成长股

由于估值相对更高一点,在市场短期下行过程中,成长股的风险暴露会更大一些。在基本面向下的过程中,很多价值股基本面受损程度会低一点,所以其相对成长股在这段时间会更加占优。

其实这一两个月以来,很多一些偏绝对低PE、PB的价值股已经企稳,下跌比较多的还是成长股,因为成长股的PE、PB比较高。疫情导致的经济债务问题对于大家的受损程度是一样的,不管是新能源、半导体、军工还是消费,都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市场磨底过程中,成长股资产看的是抗风险能力或者说长期的竞争力。如果疫情结束之后,公司地位和需求应该就会在一个长期的合理位置,在合理市值以下的很多股票,下跌动能已经明显减弱。所以我认为在成长股里,最硬核的一些成长股大概率也会慢慢地企稳。

2、对于港股

对于港股,投资者比较关注的主要是互联网公司。从估值角度看,确实回落的比较多。从基本面来看,暂时是相对困难的,原因在于本身的流量红利见底。目前的互联网公司增速陡降,短期的基本面确实一般。但改善的地方在于,政策慢慢去到常态化的监管。所谓的常态化监管就是政策慢慢清晰了,对行业的基本盘稳定会有所帮助。

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公司的情绪和信心会慢慢稳定,接下来要看他们的业绩到底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这需要每个季度去验证。如果业绩比较好,可能会有估值扩张的空间。港股的其他股票,与大部分A股是有一些重叠的,所以可能意义不是那么大。

整个港股很难会说比A股好很多,因为它毕竟是离岸市场,所以会比A股有一定的折价是正常的。目前港股的很多股票估值跟A股的折价其实是合理的,但没有非常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