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半导体板块整体表现欠佳。Wind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年内累计下跌超30%。市场氛围看似阴雨绵绵,有位投资圈的大神级人物却悄无声息来了个大手笔——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披露的报告,巴菲特在三季度抄底某知名“造芯大厂”,买入6006万股,一举加到了第十大重仓股的位置。不少媒体和投资者闻风而动:“这会不会是新的‘财富密码’?半导体要迎来反弹了吗?”富二也坐不住了,前几天刚转了一条发财锦鲤,这么快就要应验了?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众客官快随富二来一探究竟。
一、半导体芯片产业缘何饱受关注?
最核心的逻辑是,在“自主可控”的紧迫需求下,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化率加速提升。
半导体产业链长且高度复杂,主要包括上游的芯片设计,中游的设备及材料生产、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以及下游的具体应用。由于环节众多且技术难度高,过去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非常依赖全球分工——欧美的芯片设计、中国的晶圆制造、韩国的存储芯片、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及设备等。即便是一部智能手机,也汇聚了各国的高精尖技术才得以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而随着地缘摩擦不断,半导体产业链的全球化格局有所松动,各国纷纷加大对本土供应链的布局,以增强对关键技术的控制权。在此背景下,我国半导体产业所面临的“卡脖子”困境亟待突破。其中,被“卡”得最严重的环节有EDA芯片设计工具、光刻机及光刻胶等关键设备及耗材等。目前,依靠海外进口,国内的芯片加工企业尚能实现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和经营业绩。但如果不能实现全产业链的自给自足,断供风险将危及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核心技术与生产环节,实现国产替代刻不容缓。
二、半导体板块后市怎么走?
各位客官可能想问:半导体板块震荡犹存,后续行情又将如何演绎?贴心的富二来“支招”:短期看供需关系,中期看创新周期,长期看国产替代。
1、短期看供需关系
半导体是一个周期性与成长性并存的行业,在产业趋势长期向好的同时,呈现产品周期、产能周期与库存周期三者的相互嵌套,一个完整周期一般持续3-5年。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扰动的影响,PC、智能手机等终端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较为疲软。消费收缩,下游主动砍单,上游库存堆积,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结果可想而知:半导体产品的出厂价格降低,企业的经营状况下滑,基本面与股价都比较低迷。着眼当下,半导体行业周期正值探底阶段,明年或将迎来拐点。从供给端来看,本轮周期中,上游厂商与下游商家的库存基本筑顶,经过接下来两个季度的去库存化,有望在明年第二季度回到正常水平。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和国内经济的复苏,消费场景和消费信心的恢复或将促进半导体下游产业需求回暖,消费电子、新能车、智能汽车等行业有望带领半导体重回“王者之巅”。
2、中期看创新周期
半导体是典型的由下游应用需求拉动的产业。从早期的国防军工到后来的消费电子,半导体始终是新兴技术产业的座上宾。近年来,5G、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下游应用场景蓬勃发展,终端应用需求将进一步分化,结构性机会正在酝酿中。
3、长期看国产替代
放眼长期,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进程加速,尤其是设备和零部件环节的进口替代,可能成为半导体行业未来的核心驱动因素。随着国家及地方的大批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从财税、投融资、研发、进出口等方面都推出了具体办法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化或将提速,相关板块的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
展望未来,芯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和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国产替代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内各个短板环节都有所布局并取得显著进步,行业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感兴趣的客官可以考虑采取择机逢低的方式慢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