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投资者在看财经类新闻时都能看到一些这样的问题:“今年有哪些值得投资的基金?”、“为什么投资基金赚不到钱?”、“今年基金的投资机会有哪些?”等等。有的投资者在基金投资中老是赚不到钱,或者感觉投资基金是很累的事情,想要更轻松、方便、快捷地投资基金并获得收益。
我们都知道,投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各种信息五花八门,而投资方法则琳琅满目,有的投资者以为把这些投资方法都用上,就能在投资中赚到钱,一轮操作下来,钱没赚到几个,自己反而先累倒了,误入了“精神内耗”的怪圈。
投资与其他工作一样,需要体力和脑力的双重支出。使用各种投资工具或许能为投资生活“锦上添花”,但这无疑需要消耗脑力和情绪资源。过度消耗脑力和情绪资源时,人就会感到疲惫,进而容易因为市场的涨跌,变得恐惧和贪婪。这时候,如果想要放下繁复的投资方法“无为而治”,会心有不甘;若继续坚持那些投资方法,又会感到受苦受累。如何在基金投资中,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精神内耗,着实是一个让人苦恼的问题。
实际上,在基金投资中,精神内耗的表现有不少,但都离不开几个方面:担心市场的波动影响到基金的收益、害怕错过收益而过度关注买卖时机、总想着怎样把手中的基金组合得更好等。如果想要避免在投资基金时发生精神内耗,可以适当放下那些投资方法,降低自己的投资预期。
一、主动调节仓位,不被市场情绪牵着鼻子走
投资是反人性的,对于市场的涨跌幅度,我们可以事先给自己“打个底”。以沪深300指数为例,近1到5年的年化波动率都在20%,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基金的最大涨跌幅度应该与市场指数相似,也在20%左右,只要基金的涨跌幅度没有超过这个范围,都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对于一些波动性较大的板块,比如芯片、半导体、医药等,如果持有这些板块的基金,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基金的可接受波动幅度是25%甚至是30%。
给自己“打底”之后,只要市场的波动幅度没有超过可接受的波动幅度,我们都可以认为它是合理而且是可接受的。这样,当市场出现大幅调整时,我们也能够处变不惊。
除了在波动幅度上给自己“打底”,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可以接受的回撤幅度来确定投资的仓位。
比如,手中的基金历史上的最大回撤是20%,那么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一套标准:回撤5%时不动,回撤8%时加仓20%,回撤10%时加仓25%;涨5%时不动,涨8%时卖出。
这样,我们或许就能在市场情绪过热或市场整体估值较高时,保持谨慎和耐心,在市场情绪放缓甚至稍有悲观时,能够冷静地布局,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情绪才不会因市场涨落而起伏,精神内耗的程度也会减少。
二、降低交易频率,不必抓住每一次行情
有些投资者希望能在市场的波动中抓住每一次行情,“在最低买,在最高卖”,赚价格波动带来的每一块钱,但是,这或许只能是“一厢情愿”。首先,任何人都未必能抓住每一次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机会,同样也没有办法预测每一次行情的顶和底。想要抓住每一次行情,就需要时刻盯住价格走势,且需要极强的判断力。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每天还需要工作和生活,光要处理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还要挤出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投资,想想都觉得累。
除此之外,如果过度追求择时,频繁地进行交易,会带来不少的交易成本。以公募基金为例,不少基金需要持有一周甚至一个月才能免除赎回费,持有时间越短,需要付出的赎回费就会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所带来的成本可能就已经超过盈利了,何况高频率的申赎还不能保证绝对盈利。这样一来,盈利没赚到多少,时间和精力倒是消耗了不少。
基金是一类长期投资工具,在基金的设计角度上看,它本身就不适宜被普通投资者“操心”的工具,如果想要进行短线投资,股票或许是更适合的选择。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对基金的投资也一样,需要长期持有,静待“时间的玫瑰”。同时,我们也不应该低估基金投资的难度。在市场低迷、基金投资不赚钱的时候,可以通过定投、股债基相互资产配置的方式优化投资组合。
总而言之,作为普通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难免会遇到挫折甚至产生精神内耗,只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被市场的情绪影响,保持平和的心态并不断积累经验,相信,基金会给我们带来理想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