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陌语/作者

基金经理常说,投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也就是说,在挑选基金时,投资者除了要关注基金的收益情况,还需要关注其收益的获取的来源以及其稳定性。那投资者们可能要发问了:这个稳定性,究竟要用什么来衡量?有没有什么衡量的办法?在筛选基金的时候,如何运用稳定性这个指标呢?

在基金市场中,胜率这个指标并不会经常被提及,原因在于,其应用范围有限,多用于量化类产品,比如绝对收益基金。但实际上,胜率也能用于其他类型基金,投资于胜率较高基金的投资者,往往更有可能获得长期收益。

一、投资要有效率先有胜率

如果说收益率代表赚钱的能力,那么投资胜率就是赚钱的概率,也就是基金收益的稳定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投资胜率比收益率更加重要,毕竟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最难得的不是偶尔获得不同寻常的高收益,而是能够持续的跑赢基准。

所谓投资胜率,即在任意时刻购买该产品持有一定时期后盈利(或超过基准)的概率,也就是基金取得正收益(或超过基准)的周期比例。常用的统计区间有周度、月度,所以有时候也被称为周度胜率和月度胜率。

举个例子,比如某只基金A运行存续了一年,其中有9个月盈利了,那该基金的投资月度胜率就是75%。

那么投资胜率,就是简单的数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投资胜率其实是将复杂的投资过程,进行了简化。投资基于的是研究和交易,本质上就是比拼谁能在不确定当中寻找到与未来实际情况更接近的收益水平。

那么,该如何实现这一过程?

基金研究者、基金经理根据各种历史信息,对未来进行合理预测,将这种预测加总,会形成市场的“一致预期”。

而市场的一致预期会形成一段时间的资产价格,基金经理们根据自己的判断(与一致预测的差异),以这个价格为中枢进行交易。所以,谁的投资决策更加接近这个“一致预期”,那么谁投资获利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么把如果把每一次决策进行统计,把预测准确的决策作为正确值,并以之除以决策总量,得出的就是投资胜率

所以,在投资胜率这个层面上,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可以简化为“积累正确决策的次数占比”。次数越多、占比越高,基金经理的投资的能力一般来说越强。

二、投资者如何成为市场里的“常胜将军”?

然而,不同投资目标、策略下的基金胜率水平并不相同。所以在使用时,投资者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基金类型与投资风格斟酌使用胜率这个指标。

通常来说,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走势相对比较稳健,有着相对较高的胜率,但整体收益率很可能不会太高。与之相对的是,以权益类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潜在更大的收益空间,却也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亏损风险。

此外,偏债混合型基金能够兼顾胜率和收益率,是适合大部分投资者的产品类型。在策略上更侧重于防守,追求较高胜率。若从产品的波动率、最大回撤上来对比,虽然偏债混合型基金长期收益率略有落后,但在风险控制上具有优势,更适合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与接触基金不久的小白投资者。

因此,在实际计算中,投资者应根据市场波动的情况,对投资胜率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对于追求α策略的基金,投资者可以采用绝对胜率,即胜率对比的基准为0,能够直接反映基金的涨跌。

股票型基金,或由于A股市场波动剧烈导致胜率普遍较低,这时候如果基准为0,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所以对于股票型基金而言,投资者可以选用指数或者同类产品均值作为基准,这时候反映的就是相对胜率。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投资才能提高自身的胜率呢?

首先,得挑选长期业绩排名优秀的基金,没有优秀业绩做支撑的基金,难以验证其基金经理的能力。业绩优质、排名靠前,且长期收益稳定的基金更有助于提升投资胜率。例如,华夏能源革新股票A、富国中证煤炭指数(LOF)A,近三年来取得的收益率分别超60%、80%。

接着,要适当拉长基金的持有期限,想提高基金赚钱的概率,长期投资是有效的方法。大多数投资者不能获得基金净值增长带来的平均收益,其主要原因是他们频繁地买卖基金,不能坚持长期投资原则。

最后,减少买卖基金频次,不少投资者认为做波段投资更赚钱,然而这种赚钱方式非常依赖运气。也许某一段时间的收益比长期持有收益高,但从长远来看,其收益一般都会低于长期持有带来的收益。毕竟频繁买卖基金需要付出高额的交易费用,并且基金的价格波动通常比股票小。

对于基金而言,除了持有时间过短以外,亏损的原因主要是“买在了高点”,相比于不择时的定投策略,若想提高基金赚钱的概率,市场处于低估时买入亦是有效的方法。市场上并没有基金能够做到“稳挣”,但是如果投资者能使用合适的投资方式,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或就能在投资基金的时候降低风险、提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