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储能正处于渗透率加速提升阶段。对于成长类的行业与赛道,其强Beta投资机会往往集中于产品导入期和渗透率加速度触顶的奇点时刻。当前国内储能受经济性提升与政策共同驱动,正加速在风光大基地、工商业发电等场景中的应用;海外储能受电价高企与电力设施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正加速在居民侧和电网侧普及,从以往主要集中于欧美市场,向东南亚、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快速拓展。
国内大多仍能保持微利。储能相关环节建设周期普遍较短,相较光伏等其他新能源赛道,资产相对较轻,供给侧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因而应对供给过剩有更好的表现。尽管国内储能系统价格持续走低,但尚未出现光伏和部分锂电中游环节的亏损情况,仍能保持一定微利,对公司业绩的拖累相对较小。
海外业务贡献主要业绩。海外项目因具备项目周期长、竞争格局更优、用户价格敏感度更低、品牌溢价更高等特点,其盈利属性显著好于国内。新能源电池指数前五大成分股2023年海外业务平均毛利率达31.63%,较国内业务平均毛利率高出10.98个百分点。
中国新能源加速向外走,拓展新增长曲线。当前国内新能源企业都在加速“向外走”,7月16日,TCL中环与沙特阿拉伯合作方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太阳能光伏晶体晶片在沙特的本土化生产,项目总投资金额约20.8亿美元;同日,晶科能源晚间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与沙特合作方签订《股东协议》,在沙特阿拉伯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0GW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6.93亿沙特里亚尔(约合9.85亿美元)。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新兴市场,品牌力与声望不断提高,各配套环节的中资企业都有望收获更好的业务拓展的土壤,收获新的增长曲线。
总的来说,储能行业正在全球多点开花,受益于渗透率快速提升,需求增长强劲,且盈利格局好于传统新能源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