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重利好驱动下,港股近期连日上涨走出“小阳春”行情。港股资产对于海外和内地资金的吸引力持续提升。随着市场快速上涨,短期波动或将放大,港股投资需更加聚焦,重视业绩兑现程度与估值空间,AI产业链、部分消费子行业、高股息资产或有结构性机会。

随着DeepSeek异军突起,引发海内外探讨并不断发酵,乐观的投资者认为这是国运级别的科技转折点,中国科技公司乃至全部资产或将迎来系统性的重估机会,德意志银行、美林等外资行也转向看多中国资产。同时,美国关税风险暂时延后,国内1月社融和金融数据总量和结构都强于市场预期,地产数据整体平稳,国内外宏观环境为市场提供了“春季躁动”的较好基础。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近年来民营企业在科技前沿的发展潜力和在科技竞争一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会议有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对互联网等科技行业的投资信心。

从资金面来看,此前港股等中国资产被外资大幅低配,估值处在底部,近期区域性的外资资金和对冲基金明显做多港股大型科技股,港股做空比例跌至历史低位。短期市场热度快速攀升,中长期看,外资持续低配港股的趋势可能面临逆转。

随着港股近期快速上涨逼近23000点位,考虑到关税风险尚未完全消除,同时即将进入业绩发布期,市场短期波动会将放大,需更加重视业绩兑现程度与估值空间,或可关注AI产业链、消费与高股息三类资产。AI方面,可聚焦有云计算部署和云计算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品牌能力强的AI端侧龙头,以及智能驾驶产业链;消费方面,国常会提出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具备新场景、新人群的国货潮品新消费品牌收入业绩高增长有望延续,同时AI有望赋能垂类行业公司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竞争力;此外,近期承压的央企红利策略或作为防守型资产,有望随着市场风格转化带来绝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