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尽管港股表现低迷,但南向资金持续扫货,多位基金经理在今年的基金二季报中表示,将继续聚焦港股市场中的互联网、科技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实际上,今年以来,南向资金一直呈净流入状态。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南下资金今年以来已累积净买入2096.47亿港元,其中公募基金动向备受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内地可投港股公募基金(扣除QDII,下同)总计2443只,总资产3.4万亿人民币,占全部9677只非货基金和16.23万亿人民币总规模(指非货管理规模)的25.2%和20.9%。而这2443只公募基金共计持有港股市值4042亿人民币,较一季度末的3180亿人民币增长了27%,逆转了去年三季度以来的下行趋势,接近2021年三季度末的水平(4234亿)。

从港股占总仓位比来看,今年二季度港股持仓占股票总市值的17.1%,较今年第一季度的15.2%增长1.9个百分点。此外,公募持股占南向资金比例也有回升,占到1.9万亿人民币南向整体持股市值的21.7%,对比一季度的18.8%上升2.9个百分点。

实际上,对于今年的港股,不少机构已经明确表示持续看好,其中估值吸引,政策和监管环境改善是他们选择加仓港股的主要因素。

从行业持股市值变化来看,港股持仓二季度较一季度上升前五的行业是零售业(Q2:18.6% /Q1:13%)、汽车与汽车零部件(Q2:6.7% /Q1:4%)、耐用消费品与服装(Q2:8.0%/Q1:5.7%)、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Q2:1.3%/Q1:0.4%)以及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Q2:7.4%/Q1:6.7%)。

值得一提的是,以制药生物、软件服务、半导体、汽车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占比相对一季度明显回升,由一季度的66.7%回升至73.3%。

可见,“新经济”依然是机构南下的“心头好”,这也不难理解,在港股上市的互联网平台、电商、科技医药等企业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龙头,并且相对A股有一定的稀缺性,备受各大机构青睐也就不奇怪了。

今年以来尽管港股颇为震荡,但南下资金依然一直保持着“买买买”的态势,尤其是3月和4月市场剧烈动荡期间,南下资金整体仍“毫不手软”。而在流向上,以机构为代表的南向资金则更多偏好互联网、汽车、科技等新经济板块,尤其偏爱某些A股具有稀缺性的龙头公司,而这些公司大多都集中在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代表指数——恒生科技指数。

但在经历过一轮利空冲击后,港股目前的估值已经来到了非常便宜的水平,长期看投资性价比较高。并且在今年的4月末以来,国内的监管政策已经明显“转暖”,制造业也因为疫情防控宽松和复工复产重新显现出活力,这也是为什么南下资金在第二季度“加仓”港股尤其港股“新经济”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