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Reginar on Unsplash
11月5日上午,江西日月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月明”,300906.SZ)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本次日月明公开发行数量为2,000万股,发行价格为26.42元。
据了解,江西日月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轨道安全测控设备和技术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轨道安全测控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轨道测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公司的产品主要运用于轨道几何状态、表面质量、结构部件等状态的检测,以此指导铁路建设及运营维护单位根据相关检测结果进行新线建设、交付验收、日常维护和线路大修等。
募集资金用途方面,据招股书披露,本次募资全部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包括江西高新轨道测控产业基地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投入27,345.72万元,江西高新轨道测控产业基地运维中心项目投入6,284.80万元,投资项目的建成将有利于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增强公司核心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
铁路投资保持高位,轨道交通市场广阔
铁路交通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2004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后,我国铁路开始加速发展,铁路运输量、覆盖面积、建设里程、投资规模等指标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9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8,029亿元,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而轨道交通行业也属于国家鼓励发展、重点支持的领域。《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产业政策为轨道交通行业,特别是铁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促进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高位,铁路里程不断增加,进而带动轨道安全测控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长。这些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均为日月明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与此同时,日月明及时把握轨道安全测控发展动向,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在轨道安全测控行业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公司长期与轨道交通领域客户进行合作,营销网络遍及铁路部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工程建设单位等,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已经使用日月明产品的铁路局大多已成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客户。
研发优势明显,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通过在轨道测控行业深耕多年,日月明建立了“江西省铁道测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究开发平台。公司依托长期在轨道交通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持续自主创新,凭借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构建了科学、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研发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深入了解可以发现,日月明采用的是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制,并与国内外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将研发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建立了完整的相对测量、绝对测量试验、测试体系,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确立了在轨道相对测量领域的优势地位。公司还开发了既有线三维约束测量技术、方法和产品,形成了我国铁路在建设、交验、养护、维修不同阶段的轨道静态测量成套技术模式,促进了铁路工务“检、养、修”的分开。
此外,日月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支项目经验丰富、知识储备深厚的专业研发团队,凭借对轨道交通行业的深刻理解,对轨道测控技术的掌握和认知,通过提前研发、合作研发等方式不断提高公司技术水平,确保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在行业内持续具备领先优势。
经营成果丰富,行业认可度高
据了解,日月明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科技领先,质量为上,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向铁路局及下属工务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等客户提供轨道检查仪、轨道测量仪等轨道安全测控设备。
公司的经营成果也十分丰富。目前,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轨道检查仪和轨道测量仪均已纳入《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专用计量器具技术审查目录》(第一批)。公司现有的7项轨道检查仪、轨道测量仪产品均取得了《铁路专用计量器具新产品技术审查证书》,具有铁路物资采购市场准入资格,可以在铁路物资采购平台进行投标,参与公开市场的竞争。
而日月明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公司研发的“高速铁路数字化测量系统”曾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公司拥有与轨道测控相关的28项授权专利,其中“既有线三维约束测量方法”发明专利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起草了多项铁路行业标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技术条件。可以看出,公司的整体技术实力在业内受到高度认可。
日月明表示,未来将立足于轨道交通行业在新经济形势下的转型升级,把握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发展方向以及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需求,紧跟业界前沿的各种轨道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通过不断提升公司产品与服务的技术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先进的轨道安全测控设备和技术方案,促进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化运维水平的不断提升。